您现在的位置:母婴健康库 > 症状库 > 胸部 > 心脑血管意外 > 心脑血管意外概述

心脑血管意外
症状 心脑血管意外
概述 心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病症,这种意外的发生虽突然,但常常有明显的诱因,避免这些诱因就可防止意外。
部位 胸部
人群 女性

心脑血管意外概述

  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掺杂在血液中,使毛细血管堵塞,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血栓容易在血管的拐角处,或者瓶颈处堆积,钙化。同时血栓越来越多,使血管直径缩小。心脏为了保持足够的供血量,就增加血压,造成高血压疾病。如果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血管崩裂,于是产生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果由于堵塞供血不足,即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1、心血管疾病常会引起如下症状:

  头昏、头痛、肢体瘫痪常常提示高血压。

  胸痛、胸闷,胸部紧缩感,伴有大汗,恶心等常提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呼吸困难、稍活动就感到气喘吁吁,夜间常常因为气促而憋醒,不能平卧,需要坐起来来才稍缓解,双下肢浮肿等常常提示严重心脏疾病导致心力衰竭。

  心悸、心慌、自觉心跳很快或有心脏漏跳感,阵发性发作,或伴有胸闷、全身无力等常常提示心律失常。

  小儿出现容易感冒,肺炎等,活动或哭闹后即出现气促,颜面青紫,体检 心脏杂音,常提示先天性心脏病。

  活动后出现下肢局部疼痛、麻木或肌肉无力感,肢体停止运动后,症状又缓解,重复相同强度的运动又出现症状,休息后又可缓解,常常提示下肢动脉内由于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管腔狭窄,此时常说明心脏、脑等重要器官血管有同样改变,须及时就诊。

  突然意识不清,跌到在地,可伴或不伴有四肢抽搐,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自行清醒,其后无特别不适,医学上称为晕厥。许多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晕厥,如心跳过慢,各种心动过速,主动脉瓣膜狭窄,肥厚性心肌病,肺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严重心肌梗死等,此时必须及时就医,否则有猝死的危险。

  最常见的心血管意外是心肌梗死。

  2、脑血管意外又称中风、卒中:

  起病急,病死和病残率高,为老年人三大死因之一。抢救方法很关键,若不得法,则会加重病情。中风可分为脑溢血和脑血栓形成两种。脑溢血多发生在情绪激动、过量饮酒、过度劳累后,因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脑溢血多发生在白天活动时,发病前少数人有头晕、头痛、鼻出血和眼结膜出血等先兆症状,血压较高。病人突然昏倒后,迅即出现昏迷、面色潮红、口眼歪斜和两眼向出血侧凝视,出血对侧肢体瘫痪、握拳,牙关紧闭,鼾声大作,或面色苍白、手撒口张、大小便失禁。有时可呕吐,严重的可伴有胃出血,呕吐物为咖啡色。脑血栓形成通常发生在睡眠后安静状态下。发病前,可有短暂脑缺血,如头晕、头痛、突然不会讲话,但不久又恢复,肢体发麻和感沉重等。往往在早晨起床时突然觉得半身不听使唤,神志多数清醒,脉搏和呼吸明显改变,逐渐发展成偏瘫、单瘫,失语和偏盲。

  最常见的卒中症状是:突然的面部、手脚的麻木或无力,特别是只发生在半边身体;突然的迷糊,言语或理解障碍:突然的单眼或双眼视力障碍;突然的头晕,走路不稳,失去平衡或不协调;突然有不明原因的剧烈的持续头痛。其它相对少见但也重要的症状包括:突然的恶心、呕吐,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意识下降(如头昏、迷糊甚至昏迷)。

  如果出现(特别是患有高血压患者)说话变得模糊或不能理解,应立即呼叫急救医生。同样,如果发生半身麻木或一侧眼睑下垂,也应立即呼救,或上医院诊治。

  对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可采取以下处理:

  1、立即绝对卧床休息。

  2、保持环境安静,避免精神刺激,消除病人的焦虑与恐惧。尽量不要搬动病人和摇晃病人,以免增加病人心肌耗氧量而加重梗死。如患者出最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应让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能减轻一些呼吸困难。

  3、立即向120急救中心呼救,不要自行将患者匆忙送往医院。

  4、硝酸甘油0.6毫克舌下含服,必要时重复数次。但要注意观察血压,勿使血压下降。也可以使用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中药制剂。

  5、吸氧,3~5升/分。吸氧可增加心肌的氧气供应,并可减轻病人的症状。

  6、如患者出现心脏骤停,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送至医院后的治疗措施:

  1、复律除颤:大部分心源性猝死病人先出现室速,后出现室颤。现代的心脏除颤器多采用电感容器直流放电式电路,这种电路放电时间短,大约为几个毫秒(0.1%秒),放电能量可达400焦耳。除颤器在急救中消除心室纤颤时,由于此时心律巳严重紊乱,所以无从考虑R波的同步问题。但作为心房除颤治疗扭转心律失常时,如果除颤器的电刺激落在心动周期的易激期中,这时正是心脏的舒张过程,容易引起心肌损害,产生心室纤颤等危险,所以必须采用R波同步技术,也就是应用心电图的R波来触发放电,这样就可以保证除颤的电刺激落在心电R波下降时的这段时间里,即心室绝对不应期上。应用现代化“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能在十几秒内自动识别室颤,并自动除颤,成功率几乎100%.

  2、药物治疗:①肾上腺素为首选药,主要作用为使α受体兴奋,周围血管收缩,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使心肌和脑血流增多,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脏复跳。室颤时,能使细颤转为粗颤,有利于除颤。肾上腺素的用量为0.3~0.2mg/kg,起始量可用2mg,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素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②抗心律失常药物,室速或室扑时可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注,每10分钟1次,总量不超过300mg,继以2mg/min静滴。室性自搏性节律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时,可用阿托品0.5~1mg静注,间隔5分钟1次,总量不超过2.0mg.纳络酮系吗啡受体拮抗剂,在心跳骤停、休克等应激情况下,常有β内啡肽释放增加,纳络酮与之拮抗,迅速逆转β内啡肽对循环、呼吸的抑制,迅速改善动脉血氧分压,有助于中枢神经功能及心肌功能的恢复,宜用大剂量:0.4mg加入40ml葡萄糖中静注,每30~40分钟重复1次。呼吸兴奋剂只有在循环复苏满意的情况下,才有临床效果,不宜盲目用药。碳酸氢钠对心脏骤停10分钟以上或原有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应用有价值,根据pH值调整用药量,首剂可用1mmol/kg,若心脏骤停时间短而无酸中毒及二氧化碳潴留者,不主张应用,而重在改善通气功能。对已做气管插管的病人,气管内给药吸收迅速,作用持续时间长,可考虑气管内给药。

  1、保持冷热平衡:冷热的变化直接影响心脑血管的舒缩功能。在寒潮来临时,特别是季节交替期,更要注意防寒保暖。日常生活中避免忽冷忽热,如天冷空调温度过高、盆浴水过热、淋浴水过凉等等。

  2、保持血压平衡:血压急剧波动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原因。老年人和高血压病人要防止血压忽高忽低,尤其要避免血压突然升高。引起血压升高的诱因主要是兴奋激动、愠怒上火、骤冷刺激、麻将失手等等。

  3、保持情绪平衡:情绪波动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因此心脑血管病人情绪要稳定,切忌大起大落,如大喜大悲、大恐大惊、过渡兴奋等。日常诱因为生日祝寿、性交高潮、球迷观赛、凶杀影视和惊险游戏等。

  4、保持腹压平衡:腹腔压力的变化对人体血液流动力学影响很大。腹压波动过大也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诱因。为此,老年人或心血管病人不要用力屏气,尤其要防止腹压突然升高,如用力大便、双手从地上把孩子高高举起、把重物从地上背上肩等等。

  5、保持饮食平衡: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特别是高脂油腻饮食、糯米甜食、过量饮酒和过咸菜肴等也是诱因,应避免。

相关疾病
暂无

相关文章
暂无

健康帮

  • 如果您有健康问题,请在健康帮咨询,广大网友为您一起解答

问题
内容
提交咨询

    健康公开课

    疾病自诊

    • 太平洋亲子网“自诊小工具”,帮你看看得了什么病,快试试看! 立即自诊

    您浏览过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