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母婴健康库 > 症状库 > 腹部 > 粪柱变形变细 > 粪柱变形变细概述

粪柱变形变细
症状 粪柱变形变细
概述 直肠癌早期表现为粪柱变形变细,晚期表现为不全梗阻症。直肠癌是指位于齿状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
部位 腹部
人群 儿童 女性

粪柱变形变细概述

  导致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可分为相对危险与绝对危险两类。

  1、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在结直肠癌发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流行病学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饮食在结直肠癌发生中具有决定性地位。

  2、遗传因素

  遗传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结直肠癌中是一重要因素,临床上有两类病人遗传因素表现较为突出,一类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另一类则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tal cancer,HNPCC),又包括部位特异的结直肠癌和癌家族综合征。除这两类病员外,就都称为散发性病例。

  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具有95%的外显率,其子女有50%得病的几率,此病如不治疗,最终必将癌变。在40%~70%的患者中可测到APC基因的突变,但结直肠癌中仅占1%左右。

  3、结肠炎性疾病

  在结肠炎性疾病中有3个疾病与结直肠癌关系最密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公认癌变危险性较大的疾病,但其癌变危险性与病期长短以及病变部位和范围有关,病期达10年者,危险性开始增加,病变局限于左侧结肠者危险性增加,溃疡性直肠炎和溃疡性直乙结肠炎的患者癌变危险性增高。因此从总体而言,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比无结肠炎者高10~25倍,但最近的一个大组报道25年累积危险性仅9%.而结直肠癌患者中伴溃疡性结肠炎者仅1%.溃疡性结肠炎在北美和西欧发病较高,我国相对较少,故在结直肠癌中,溃疡性结肠炎癌变所致者更为少见。

  4、结直肠腺瘤

  结直肠腺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息肉样病变,约有2/3结直肠息肉系腺瘤。组织形态学上腺瘤可分为管状、绒毛状和管状绒毛状3种,其中以管状腺瘤最为常见,纯绒毛状腺瘤较为少见,仅占所有腺瘤的5%.腺瘤的这种分类主要根据绒毛成分的比例,因为腺瘤上皮结构在形态学上并非均匀,当绒毛成分占0%~25%时,称为管状腺瘤,25%~75%时为管状绒毛状腺瘤,75%~100%绒毛时才称绒毛状腺瘤。腺瘤从肉眼上又可分为有蒂、广基和扁平3种。并非所有腺瘤都呈息肉样,有些仅在黏膜面上有轻微隆起,称为扁平的息肉。较大的腺瘤和绒毛状腺瘤更易发生高度间变。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结直腺瘤的高发地区与结直肠癌的高发区是一致的。

  5、个人高危因素

  以往曾患结直肠癌的病员再次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性显然比正常人高,据St Marks医院报道在3381例结直肠癌进行切除手术的病员中,异时性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为1.5%,在随访25年的病例中,其发生率为5%:如切除手术时同时作腺瘤摘除者,则其发生率为10%,虽然绝大部分异时性结直肠癌发生在切除术后10年内,但有报道异时性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为3.4%,且67%发生在初次切除手术后11年以上。从而表明异时性结直肠癌的危险性似乎是终生的。

  一、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直肠癌在临床上早期常无症状,或者症状无特异,因而常不引起病员和初诊医师的重视。多数病员早期可有排便习惯改变和便血,呈现便频、排便不尽感。便频不同于腹泻,因为前者只是次数比正常多,但粪便性状正常或改变不多;排便不尽感则为排便后不久又感有便意,但却无粪便排出或仅排出少量粪质间有少量黏液血便;故病员常不以为然。癌肿病员的便血多数其量不多,色鲜红;可与粪便不混,常被病员和医师误当作痔而忽视。当癌肿发展增大,浸润肠腔一周时可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粪便变细,并伴下腹胀痛不适等慢性梗阻症状,部分病员在此之前则可呈现腹泻与便秘交替。

  男性病员当癌肿穿透肠壁、浸润前列腺或膀胱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障碍或淋漓不尽等感觉,如癌肿穿透膀胱则可形成直肠膀胱瘘,尿中可出现气体逸出和粪质。女性直肠前壁癌肿当穿透肠壁后可浸润阴道后壁,引起白带增多;如穿透阴道后壁则形成直肠阴道瘘,阴道内出现粪质和血性分泌。直肠后侧壁癌肿穿透肠壁后浸润盆壁、骶骨和骶神经丛。引起尾骶部疼痛,坠胀感。这些症状都是晚期表现,患者常伴有乏力、消瘦、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当癌肿累及肛管或肛门周围时,患者除表现为便血外,常诉有肛门疼痛和肛门口有块状物突出。多数病员伴有便频和排便不尽感。当癌肿侵及肛管括约肌时,可发生排便失禁。由于肛管的淋巴引流可首先至腹股沟淋巴结,故当出现淋巴转移时,腹股沟区可出现肿大、质硬的淋巴结,继之融合成团。此外,肛管的淋巴引流尚可沿直肠中血管至髂内和闭孔内血管旁淋巴结。当淋巴结转移浸润闭孔神经时,患者可出现顽固性会阴部疼痛并向大腿内侧放射。这些都是癌肿的晚期表现。

  二、直肠癌的诊断主要依据

  1、排便习惯及性质改变。

  2、直肠指检和直肠镜检知名发现在直肠内质硬不规则之包块取组织深入病检可证实。

  约75%以上的患者仅通过简单的直肠指诊就能发现病灶。但直肠癌的误诊率却很高,其主要原因是医生忽视了直肠指诊。基于直肠癌属于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但又极易误诊,临床医师应对每一个具有便血、直肠刺激症状或大便习惯改变者常规作直肠指诊和乙状结肠镜检查,以及早发现病变。

  粪柱变形变细是直肠癌早期的表现之一。治疗护理应该针对直肠癌进行。

  由于直肠癌的病因还不完全明确,所以至目前还没有特殊的预防办法。下面列举的预防措施,主要是为了减少癌变机会和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

  1、积极防治直肠息肉、肛瘘、肛裂、溃疡性大肠炎及慢性肠道炎症的刺激;对多发性息肉、乳头状息肉,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切除,以减少癌变的机会。

  2、饮食宜多样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经常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可能对预防癌症有重要作用。

  3、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4、高度重视定期的防癌普查工作,随时注意自我检查提高警惕性。发现"警戒信号"后,及时进行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直肠癌的生存率。

相关疾病
暂无

相关文章
暂无

健康帮

  • 如果您有健康问题,请在健康帮咨询,广大网友为您一起解答

问题
内容
提交咨询

    健康公开课

    疾病自诊

    • 太平洋亲子网“自诊小工具”,帮你看看得了什么病,快试试看! 立即自诊

    您浏览过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