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母婴健康库 > 症状库 > 四肢 > 扭转痉挛 > 扭转痉挛概述

扭转痉挛
症状 扭转痉挛
概述 扭转痉挛又称变形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组以躯干或(和)四肢发作性肌张力扭转性增高为表现的锥体外系疾病。
部位 四肢
人群 儿童

扭转痉挛概述

  扭转痉挛,多数在5-15岁缓慢起病。首发症状大多是一侧下肢的轻度运动障碍,足呈内翻趾曲,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缓慢持续的不自主扭转性运动以躯干和肢体近端为最严重,引起脊柱前凸和骨盆倾斜,不自主运动累及颈项和肩胛带肌时,出现斜颈累及面肌及咽喉部肌肉时,引起面肌痉挛和够音困难,扭转痉挛在作自主运动或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后完全消失,肌张力在扭转动作时增高,扭转运动停止后则转为正常或减低,隐性遗传型扭转痉挛多呈进行性发展,预后不良,多于起病后若干年死亡,但一部分患者可长期不进展,甚至可自行缓解。

  诊断

  1、缓慢起病,多自下肢开始,扩及躯干四肢。肌张力发作性增高,以与肌肉纵轴平行的不自主扭转为特征,近端较重,致使足部跖曲内翻,头颈和躯干呈螺旋形扭转,并可伴有挤眉弄眼、歪嘴伸舌等动作。症状也可限于躯体某一部分,发生于颈肌者称痉挛性斜颈。症状多在精神紧张或行走时诱发或加重,睡眠时消失。

  2、除继发性者外,间歇期神经系统正常,少数有智能减退。

  3、除原发性者(8~15岁多见)外,可因颅脑外伤、感染、一氧化碳中毒、药物(如氟哌啶醇)、肝豆状核变性等引起,偶亦见于血管病和脑瘤。有相应的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所见。

  鉴别诊断

  1、痉挛型脑瘫:指出生前至出生后早期(一般指生后4周之内),在脑发育未成熟阶段受到损害,而造成非进行性但永久存在的脑损害,引起的一种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

  2、强直型脑瘫:四肢僵硬、强直,不能自主活动。

  3、大脑发育不全:是指胎儿出生后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大脑发育不全,胎儿表现呆滞、多动、傻等现象。

  4、徐动型、混合型脑瘫、DRD(橄榄、桥脑、小脑神经变性性疾病)等。

  5、痉挛性斜颈:(spasmodictorticollis)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成年人起病者最多见,男女同样受累,起病多甚缓慢,颈部的深浅肌肉均可受累,但以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斜角肌及颈夹肌的收缩最易表现出症状,---胸锁乳突肌收缩时引起头向对侧旋转,两侧胸锁乳突肌同时收缩时头部向前屈曲,两侧斜方肌及颈夹肌同时收缩时头部向后过伸。患肌可发生肥大,当患者试图维持其头部正位时,大多有头部震颤。

  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2、药物对症治疗,可试服安定或肌注二甲基氨基乙醇200mg,3次/日,或参照帕金森病试用抗胆碱能药物。

  3、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脑立体定向手术,破坏丘脑、苍白球、黑质等组织。

  治疗原则

  1、远期效果:通过做‘双侧颈动脉外膜剥脱术’,改善大脑供血、供养来改善患者的扭转、多动、肌肉张力增高等一切现象,同时还要结合家属的配合,进行良好的康复,通过临床的指导效果是很好的。

  2、近期效果:主要是在头部植入‘脑起搏器’来改善胎儿的扭转、多动、肌肉张力增高等一切现象,目前按‘脑起搏器’的患儿因个体差异不同,经统计成功率在30%左右,(费用非常昂贵大约双侧23万左右,只有上海华山医院可做)。

  3、脊髓内有关神经外科切断可以使斜颈不同程度地缓解,立体导向丘脑破坏术。可使部分病人获得疗效,痉挛肌肉内注射内毒杆菌外毒素在一部分患者取得效果。但对扭转痉挛不能起到根本性作用。(六)术后康复术后康复是非常重要环节,康复是指综合而协同地将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措施应用于病人,对他(她)们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以恢复其功能至最高可能的水平。康复的目的不仅要训练病人适应环境,而且要使他(她)们作为一个整体介入最接近的环境和社会,使病人达到自立,成为社会的整体,有较好的生活质量,能实现其价值。

  1、起病年龄早(15岁以前)及自下肢起病者病情一般都要不断进展,最后几乎都发展成全身型,预后不良,多于起病后若干年死亡,但也有少数病例可长期不进展,甚至可自行缓解。成年期起病,且症状自上肢开始者,预后较好,不自主运动趋向于长期局限于起病部位。

  2、有遗传背景的患者,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临床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关疾病
暂无

相关文章
暂无

健康帮

  • 如果您有健康问题,请在健康帮咨询,广大网友为您一起解答

问题
内容
提交咨询

    健康公开课

    疾病自诊

    • 太平洋亲子网“自诊小工具”,帮你看看得了什么病,快试试看! 立即自诊

    您浏览过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