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观察:公立医院改革任重道远

2011-12-28 16:21:42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人口增长与医疗卫生发展的速度不一致,医患双方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导致不少市民对医院“既爱又恨”。

  “感冒自行买药解决”,“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不上医院”,这在清远市区的老百姓间比比皆是,更不用说偏远山区的群众。

  明年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一年,用清远市政协委员原伟权的话来说,改革的方向是往公益路上走,但怎么走、走得怎么样还需要政策和时间的沉淀。就目前缓解就医难的问题,“建议还是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让小病都能在社区解决,分流大医院的负担。”

  ■记者走访

  同一种药,一个3元,一个50元

  尽管重感冒已一个多星期,但市民陈小姐还是自行到药店买药治疗。结果一个疗程下来,鼻塞流鼻涕症状好了,咳嗽却一直没治好。“凌晨两三点干咳得最厉害,连续两三天晚上没睡好,白天太阳穴老犯痛。”无奈之下,陈小姐只得求助医生。“把脉、看舌头、问了症状,前后不到五分钟,医生就开处方,结果三剂中药就花了60多元,每剂药大概20多元。”

  因为好奇和怀疑,陈小姐把这张处方单记录下来,去外面药店看看价格。结果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在咨询了三家不同药店后,陈小姐发现,该药方每剂的价格为10.45―10.5元,比医院拿药的价格便宜十多元!

  “除了枇杷叶,其他的几味药都是比较贵的,价格自然就上去了。”药店的销售人员告诉陈小姐,有些患者跟医生比较熟悉,医生会将方子给患者,建议其在外面买药。而且同一牌子的药物,在不同的诊所、不同的药店价格又各不相同。陈小姐称:“有时候不同药店的价格相差1-2元,有时差十几二十元,‘吃水’很深呢。”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举了个例子,胃病常用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同药店,同厂同款药物会出现3元和50.6元两种价格,一个是根据进价加价13%后的价格,还有一个直接采用政府最高限价。虽然匪夷所思,但这两种价格都是合法的。

  在网上,一条《严重鄙视清远×××医院》的帖子跟帖数很多。楼主称其小孩有一点肺炎,医生要求住院,结果住了5天院用了3000多元,但肺炎一点都没有好,还天天打针。“在恒温箱里面还发烧2天,医院要求给小孩注射丙什么球蛋白,要600-700元一针,起码要打3针,还不一定能治好小孩。”无奈而气愤之下,楼主提醒网友今后不要去那家“黑心”医院就诊。

  没问诊,没沟通,看病先做检查

  “看病贵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些乱七八糟的检查费用,一个小病,动不动就上机器检查,要么就吃抗生素,要么就打青霉素,”在市区某大型医院,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向记者抱怨,他和老伴每天吃药的费用大概是35-40元,有时咽炎发作还得打青霉素,平均下来,一个月2000元的退休金,超过60%是用在吃药打针上。幸亏生活上还有儿子女儿扶养,否则“日子也不好过”。

  而让这位老人受不了的是,几次检查身体,都被插队。“早上九点钟看完诊,医生开了单,要求CT拍片,九点半开始等候,按照摆放在桌面的病例顺序,应该是排在第五位,但是等到11:45,医院快下班了,还是没有轮到我们。”老人和亲戚过去一看,发现原来排在第五位的顺序却被挤在第九位了,“而且中途还有不少是医生护士领着的人进去了,结果一个上午浪费时间不说,下午还得继续排队等。”老人抱怨道。

  据悉,医院多检查、少治疗、看病插队的情况并不少见,对于患者来说,“进了医院,包里的钱就由不得你做主了,而且我掏了钱,还不知道这病是怎么染上的,以后应该怎么预防?”说起现在的医患之间的沟通,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认为,如果医患之间能够从平时的小病痛中加强交流,建立信任,那么医患纠纷自然也会少很多。

  而对于插队现象,一名医护人员称这已是一种“潜规则”,该名医生称,老百姓看病都往大医院挤,对于不想按顺序排队、不想浪费时间的人,只能通过关系解决了。而没有关系的普通老百姓,只能老实本分地排队等候。因此,在就医的环境里,“关系也是很重要的”。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