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母婴健康库 > 症状库 > 全身 > 营养障碍 > 营养障碍概述

营养障碍
症状 营养障碍
概述 营养障碍,是指由于营养物质的代谢障碍、不足或者缺乏而导致人体发生的形态和功能变化;临床上常见于营养不良,多发于婴幼儿阶段。
部位 全身
人群 新生儿 儿童

营养障碍概述

  一、饮食因素:喂养不当、长期摄食不足导致营养不良,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辅食;人工喂养者,食物的质和量未能满足需要,如乳类稀释过度,或单纯用淀粉类食品喂哺;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等。饮食习惯不良,饮食不定时、偏食、反刍习惯或神经呕吐等。

  二、疾病因素: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增加机体的消耗。易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迁延性婴儿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三、先天因素:早产和双胎易引起营养不良,宫内感染,孕母疾病或营养低下,胎盘和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均可导致胎儿营养不足和宫内生长阻滞,为婴儿营养不良的先决条件。一般重度营养不良大多由于多种因素所致。

  另外还可以根据能量供给分析病因:

  一、供给量不足 战争饥荒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食物供应不足;食物品种单调偏食造成的膳食不平衡;精神失常或神经性厌食造成的进食过少;食品加工或烹调不当造成的营养素损失过多或利用率降低等常常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在人群中因食物供给量不足而引起的营养缺乏病。在部分发展中国家,特别在非洲地区因蛋白质和热能供给量不足,而引起的恶性营养不良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需要量增加 引起需要量增加的原因很多可归纳为两大类,即先天性缺陷和后天获得性因素。

  1、先天性缺陷

  这类疾病系特异性酶缺陷,所致维生素依赖性遗传病,是缺乏某种维生素所催化的特殊生化反应而引起的疾病,只有给予特定的维生素方能纠正。例如先天性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先天性叶酸利用缺陷症等。

  2、后天获得性因素

  (1)生理性因素:生长发育、期妊娠期和哺乳期,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显著增加,在妊娠的头4个月基础代谢与正常人无多大区别,自5个月以后随着基础代谢的逐渐增加,热能需要量也逐渐加大,为适应胎儿发育的需要,对蛋白质钙磷铁以及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也相应增加,例如胎儿在怀孕期末2个月体内铁贮量从80mg增加到400mg,足供出生后5~6个月内对铁的需要,因此在妊娠后期需要供给孕妇更多的铁,如果在妊娠期各种营养素供给不足则会影响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

  (2)疾病因素:下列疾病将显著增高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①口炎性腹泻综合征导致的营养素吸收障碍;②镰形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③伴有发热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等;④炎症性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⑤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疾病引起的营养素需要量增高。消化吸收障碍 消化不良性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有时甚至出现营养缺乏综合征群

  (3)药物导致的营养不良:如癫痫患者长期服用抗惊厥药所致的维生素D和叶酸缺乏病;口服抗结核药可导致叶酸吡哆醇和菸酸缺乏病,其原因是药物阻滞体内维生素的吸收或利用,比其他营养素更甚,这些药物中多数可诱发B族维生素缺乏病,其次为其他维生素的缺乏病。

  (4)环境和职业因素导致的需要量增加:经常处于特殊生产或生活环境中的人体,如小孩经常处于夜间吵闹的环境,睡眠质量差,可以引致婴幼儿体重下降;又例如高温低温高原环境中生活或作业的人员接触某些有毒物质的作业人员,可使机体正常生理过程,包括营养素在内的代谢过程发生复杂的变化,故对某些营养素的需要量亦显著增高

  1、病史 应掌握小儿的膳食摄入情况,饮食习惯,进行膳食调查以评价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情况,有无影响消化、吸收、慢性消耗性疾病存在,并了解家庭的一般状况,家属的生长模式、家长的身高、体重和对孩子的关心程度。

  2、临床症状 常有两种典型症状。消瘦型(marasmus),由于热能严重不足引起,小儿矮小、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推动弹性,头发干燥易脱落、体弱乏力、萎靡不振。另一种为浮肿型(kwashiorkor),最常见营养不良性水肿,由严重蛋白质缺乏引起,周身水肿,眼睑和身体低垂部水肿,皮肤干燥萎缩,角化脱屑,或有色素沉着,头发脆弱易断和脱落,指甲脆弱有横沟,无食欲,肝大、常有腹泻和水样便。也有混合型,介于两者之间。并都可伴有其他营养素缺乏的表现。

  3、体格测量 体格测量是评估营养不良最可靠的指标,目前国际上对评价营养不良的测量指标有较大变更,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体重低下(2)生长迟缓 (3)消瘦,而临床上根据客观测量指标常分为三度:

  Ⅰ 度体重减低15%~25%,腹部皮褶厚度为0.8cm~0.4cm;

  Ⅱ 度体重减低25%~40%,腹部皮褶厚度<0.4cm;

  Ⅲ 度体重减低>40%,腹部皮褶消失。

      4、另外,临床上患儿常合并贫血、维生素A、维生素B 族和维生素C、维生素 D缺乏及锌缺乏;重者生长发育停滞,全身各脏器和免疫功能紊乱。

  营养障碍,尤其是营养缺乏病的治疗宜采取综合措施,除针对疾病本身提供合理膳食,适当补充相应的营养素制剂外,还应积极消除诱发营养障碍病的因素方能奏效。

  一、膳食治疗:因膳食中营养素供给不足引起的轻度营养缺乏病,应采取饮食治疗为主,营养素制剂补充为辅的原则,在饮食治疗中宜采用富有营养的平衡膳食;对中度或重度营养缺乏病,由于营养素长期供给不足,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多种营养素同时缺乏,而且还表现为多系统功能衰竭,因此对中度或重度营养缺乏病患者,除提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膳食外,还宜采用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和少量多餐的原则,以利消化吸收和利用,还应针对病情补充较大剂量的营养素制剂;对消化系统功能严重衰竭的患者,在必要时还应考虑采用全价合成营养制剂或肠胃道外给养。

  一般地说轻型营养缺乏病,经适当治疗预后良好,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如不采取积极治疗预后较差。

  二、病因治疗:病因上的治疗,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和消耗性疾病如结核和心、肝、肾疾病。向家长宣传科学喂养知识,鼓励母乳喂养,适当添加辅食,及时断奶。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等。如疾病查因上,无明确的原因,排除饮食喂养、环境、药物因素后,应进一步考虑先天缺陷的疾病,但此患病率在临床上少见。

  要避免孩子营养障碍,最好办法是积极做好预防。

  1、加强营养指导,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或无母乳者,应补以含优质蛋白的代乳品(牛、羊奶、豆浆、鱼肉等),防止单纯以淀粉类食品,炼乳或麦乳精喂养。较大儿童应注意食物成份的正确搭配,适当供应肉、蛋、豆制品,补充足够的蔬菜。如发生营养不良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适当改善宝宝的营养状况。

  2、积极防治疾病预防传染病,消除病灶,矫治先天畸形等。还有注意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病及胃肠疾患,预防各种影响营养的疾病发生 。

  3、重视体格锻炼纠正不良卫生及饮食习惯,饮食定时,保证充足睡眠。

相关疾病
暂无

健康帮

  • 如果您有健康问题,请在健康帮咨询,广大网友为您一起解答

问题
内容
提交咨询

    健康公开课

    疾病自诊

    • 太平洋亲子网“自诊小工具”,帮你看看得了什么病,快试试看! 立即自诊

    您浏览过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