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震:提升急性心梗救治临床结局,通心络最新研究获国际认可

2024-02-12 16:31:12出处:其他作者:佚名

标签:
我要分享

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团队开展的“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研究)”论文发表于影响因子高达120.7分的国际医学顶级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谈到这一中医药界的重磅消息,参研单位负责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震教授欣喜地表示:“CTS-AMI研究从试验设计到实施过程再到结果发布,对于未来我国中医药临床试验的开展具有非同寻常的借鉴意义。”

王震教授

 

中医药或将在解决急性心梗治疗难题方面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急性心梗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常见病,它的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但知晓率低。”王震教授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心梗救治能力的提升及各级胸痛中心建设的推进,大部分急性心梗的救治得到了保障。尽管如此,临床治疗中仍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难题。

王震教授表示,一方面,目前一些基层医院仍然不能进行介入治疗,这导致部分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后得不到及时救治,应继续大力推进国家胸痛中心建设,使更多基层临床医生掌握这项诊疗技术,让更多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积极的救治。另一方面,虽然我国PCI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仍然面临急性心梗死亡率高,且容易并发心衰、机械并发症、心律失常等。“这可能与心梗后没有及时进行再灌注治疗或再灌注治疗后发生了心肌无复流或慢血流有关。”

“如何进一步提升急性心梗救治成功率和生存率是心血管医生追求的目标。”王震教授表示,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机制的作用优势,或将在解决心肌再灌注损伤和心肌无复流、慢血流方面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CTS-AMI研究用现代医学方法将中医药疗效讲清楚

通心络胶囊是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代表性通络中药,具有血液保护、血管保护、基于微血管保护的缺血组织保护三重作用,可降脂、抗凝、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易损斑块、解除血管痉挛、保护微小血管,是我国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基础用药。

王震教授介绍,CTS-AMI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纳入了我国124家胸痛中心的3797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最终3777例被纳入主要分析。研究的主要终点为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包括心血管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紧急冠脉血运重建和卒中事件。次要终点为主要终点的各个单项指标、30天时STEMI的严重并发症、30天和1年时的严重出血及1年时的MACCEs、心衰再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等。

结果显示,通心络可显著降低患者30天MACCEs风险36%,其中,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30%;此外,通心络组30天严重STEMI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随访一年时,通心络仍能持续降低MACCEs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7%。同时,与安慰剂相比,通心络不增加STEMI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CTS-AMI研究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把中医的故事讲清楚,为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树立了典范。王震教授表示,“CTS-AMI研究的主要终点与次要终点的观察指标涵盖了急性心梗救治效果的多个角度,观察了急性心梗救治的短期与长期疗效。研究设计严谨而科学,基本涵盖了标准随机临床试验所有的要素。”

王震教授感叹道,以安慰剂药品制作为例,基于通心络胶囊的独特味道,研究团队历时6个月制作出外观和味道与研究药物均一致的安慰剂药物。此外,研究者还邀请第三方机构对数据库及分析结果进行了再次核对和验证。研究团队以非常严谨的方法和科研态度保证数据真实、结论可靠。

王震教授表示,很希望研究团队后续可以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就像华盛顿医学院心内科Richard G.Bach在JAMA社评中所评价的——如果能像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分离出青蒿素那样,找到通心络治疗心梗的有效成分,将会是中医药对世界的第二个贡献。

“CTS-AMI研究用科学证据揭示了中医药的可靠疗效。同时,研究结果发表在JAMA杂志也表明中医药的治疗理念与临床价值得到国际认可。”王震教授表示,CTS-AMI研究为将来中医药临床试验的开展和急性心梗的临床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